2026丙午马年「地母经」的一诗一卜:
诗曰︰太岁丙午年,春夏多洪水。鲁魏多疫灾,谷熟益江东。种植宜高地,低源遭水冲。天虫见少丝,桑柘贱成笼。六畜多瘟疫,人民少卒终。
卜曰︰马首值岁里,丰稔好田桑。春夏须防备,种植怕流荡。豆麦并麻粟,偏好宜高岗。

诗曰释义(侧重岁时灾害、收成与民生)
“太岁丙午年,春夏多洪水”:古时以太歳纪年,此言预示丙午之年将面临严峻汛情,春、夏两季洪水频发,洪水成为蕞主要的自然威胁。与此同时,“鲁魏多疫灾”揭示出北方地区(今山东、河南一带)疫情或疾 病传播,而“谷熟益江东”则展现江南稻谷丰收的图景,形成南北鲜明对比。
“种植宜高地,低源遭水冲”:给出农耕建议,选择高地进行耕种可有 效规避水患,低洼河谷地带则易遭洪水侵袭。这一农事要诀,既是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之策,也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。
“天虫见少丝,桑柘贱成笼”:反映丙午年蚕业受损,因蚕丝减产,养蚕所需桑柘需求下降,致其价格大跌。
“六畜多瘟疫,人民少卒终”:揭示出家畜频发疫病的困境,百姓健康风险增加,暗指因洪水、瘟疫可能间接影响民生。
“卜曰” 解读(突出节候特点、防灾与耕种策略)
“马首值岁里,丰稔好田桑”:全句意为:虽为马年,但农桑之事仍有望获得丰收。先点出年份属性,再给出整体向好的收成预期,与“诗曰”中的灾害提醒形成互补。
"春夏须防备"直指汛期严峻形势,与诗曰的洪水预警相呼应,强调须提前做好防洪抗灾准备。"种植怕流荡"进一步点明农耕蕞大隐患,洪水泛滥导致田地毁损,这与前文"低源遭水冲"的警示一脉相承。
"豆麦并麻粟,偏好宜高冈"进一步细化种植建议:“豆类、麦子、麻类、粟米(小米)这几种作物,并强调这些作物尤其适合种植在高地。这一具体指导,既考虑了作物特性,又结合了丙午年特殊的气候风险,展现出科学的农事规划智慧。
《地母经》的丙午年预言,本质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总结。其核心价值在于警示风险、倡导顺应天时,而非制造恐慌。结合现代科技(如气象预警、农业技术)与历史经验,可有 效化 解潜在危机。恰如《黄帝内经》所强调的“上工治未病”,真正的智慧正在于承平之时不忘思危,在风调雨顺中仍为未来做好布局。
推荐阅读: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