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历代神仙通鉴》卷十一载:“梓潼真君,道号六阳,每出驾白骡,随二童,曰天聋、地哑。真君为文章之司命,贵贱所系,故用聋哑于侧,使其知者不能言,言者不能知,天机弗泄也。”
讲的是每当文昌帝君出巡,他都会骑乘白骡,两名侍童则紧随其侧,分别名为天聋和地哑,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,一个手持文昌大印。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,关系富贵贫贱,保密问题很重要。所以选择天聋地哑作为侍童,意味着能知者不能言,能言者不能知,以免天机泄漏。
《地母经》揭示了天聋、地哑二童子的来历——
“地母本是无忌土,包 养先天与后天。夫君本是玄童子,他聋我哑配成双。神与气合化天地,气与神合产贤人。真气为母母是气,真神为子子是神。阴阳会合真造化,造化天地产贤君。虽然不会人言语,三九二八时时行。子母不离怀胎孕,身怀有孕十年整。十年胎足卦爻定,胎满产出六贤君。天 皇地皇人皇氏,伏羲轩辕与神农。”
探溯本源,天聋、地哑实即原始社会农耕民族信仰中的蕞大神圣天父、地母。地母比天父早出。大地负载万物,生育万物,是人类赖以生存、生活、繁衍的根本。因此远古先民特别崇拜大地。
受农耕初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,人们便取大地生育万物,为万物之母之含义,称这位由大地崇拜而产生的神灵为"地母"。天父是父系社会出现后产生的男性苍天大神。
古人以天为阳,以地为阴,认为阴阳相配才能化生万物。所以古代神话称,天父与地母结为配偶,天覆於地,向地下雨,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万物。
天聋顾名思义,象征着天上的耳朵“聋”,无法听到世间的杂音与人间的祈求。在道教中,天聋的形象往往与一位耳朵被封闭、手持天书的神灵相关。他的职责是确保天上不被人间的祈愿、诅咒或谣言所干扰,保持天道的清静。
地哑象征着大地的“哑”,无法言语或回应世间的纷扰。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位沉默的神灵,不说话,不回应地上的纷争与喧嚣。地哑的职责是确保大地保持沉默和稳定,不受人类的祷告或咒语影响,使大地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。
《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·附录八》进一步阐述,天聋与地哑不仅是文昌帝君的随侍,更是文人禄运簿册的看守者。他们的聋哑之状,正是为了便其无法向凡人泄露其中的秘密。
而《通俗编》引王逺《蠡海录》则赋予了这一形象更深 层的寓意,认为天聋、地哑的设置,意在告诫世人不要过于聪明用尽,而是应保持谦逊与敬畏。
古人普遍不太喜欢锋芒毕露的人,士子寒窗苦读,一朝中举,走上仕途,不可太过聪明,聪明反被聪明误,有时甚至要装聋作哑。
一生清醒,难得糊涂。
免责声明:文综合编辑源于网络,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参考之用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小编删除。
推荐阅读:
下一篇:最后一页